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签订于1970年,并于1978年生效。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成为PCT的正式成员国。同时中国专利局也成为PCT国际受理局、国际检索局、国际初审局。
PCT申请分为二个阶段:PCT国际阶段和PCT国内阶段。
1.国际阶段:
(1)受理专利申请和对专利进行形式审查;
(2)国际检索;
(3)补充检索(可选)
(4)国际初步审查(可选)。
2.国内阶段:相关PCT成员国审查决定PCT专利申请是否能获得该国的专利。
PCT申请人资格
条约规定,条约各缔约国的国民或者居民都有权提出国际申请。因此,中国的国民(包括单位和个人,并且不论其居住地或者营业所所在地是否在中国境内)或者居民(不论其国籍是否属于中国)都有权提出国际申请。
PCT申请的好处:
1、一份申请,以一种语言(中文),向一个受理局(中国专利局)提出,可以在各个国家获得同一个申请日;
2、以最小的花费,可以将国家申请决定推迟到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有些国家可以推迟到32个月,可以更好地筹划国家阶段的费用;
3、在进入国家阶段之前,可以对发明的经济价值及获得专利的可能性进行估计;有更多的时间准备高质量的译文供各国专利局审查;
4、国际阶段有多次修改文本的机会,国际阶段作出的修改对所有成员国均有效力。
国际阶段的主要程序:
一、受理专利申请和对专利进行形式审查
PCT专利申请人一旦提出PCT国际专利申请就相当于在全部成员国同时提出专利申请。
中国专利局作为PCT受理局认为专利申请文件和专利申请手续完备的,即确定国际申请日。国际申请日表示自该申请日起,PCT国际申请在每一个成员国具有相当于正规的国内申请的效力,该申请日也成为在该成员国的实际申请日。
PCT受理局将对国际PCT申请的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后则将国际PCT申请文件分别送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和国际检索单位。
二、国际检索
PCT专利申请提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中国专利局作为国际检索单位将对PCT专利申请进行检索,并作出国际检索报告和一份书面意见。该检索报告将与书面意见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送交PCT专利申请人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
自国际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后,国际局将公布PCT国际专利申请和国际检索单位作出的检索报告,并将该申请连同检索报告送交各成员国的专利局。与国际检索报告不同,书面意见不会同国际申请一起公布。
三、补充国际检索
申请人在国际检索(“主国际检索”)之外请求进行一项或多项补充国际检索,由进行主国际检索的国际检索单位之外的其他国际检索单位进行。请求补充国际检索能帮助扩大检索的文献语言和/或技术范围。与国际检索报告不同,补充国际检索报告不附带书面意见。
四、国际初步审查
《专利合作条约》规定,国际初步审查程序不是强制性的,对于绝大部分成员国来说,也不是30个月进入国家阶段的条件。
国际初步审查的目的是为了就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提出初步的意见。该审查意见对各个成员国没有任何约束力。但是,PCT规定的标准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而且该审查意见是由为数不多的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在国际检索的基础上作出的,所以该报告应当是比较可靠和可以依赖的。
中国专利局作为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对国际申请进行审查后,将提出国际初步审查报告送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并由国际局转交申请人,同时国际局还将国际初步审查报告送交给各成员国。
进入国家阶段
在PCT程序结束之前,通常是申请人提出优先权要求的首次申请的最早申请日起30个月内,申请人可请求该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
由于在国家阶段每个专利局自主负责按照国家或地区专利法律、细则和惯例审查专利申请,审查所需的时间以及专利的授予会因各专利局而有所差异。
国际检索报告有助于申请人了解在PCT缔约国获得专利的可能性。如果国际检索报告对申请人有利,即所列文献(现有技术)看起来不影响专利授权,那么将有助于申请人在希望获得保护的国家继续进行申请程序。